搜索
首页 《西江怀古》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意思:上吞并巴、汉落潇湘,愤怒好似连山静镜光。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西江怀古》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赞美诗。通过对长江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 首句“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中,“吞”和“静”这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长江的威势和宁静。长江上可以吞并巴蜀汉江,下可以控制潇湘流域,体现出其广袤和影响力。而“怒”字则描绘出其内在的力量,仿佛连绵的山脉在静默中反射出明亮的月光,表现出其内在的宁静和力量。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将视线转向了长江上的船只和鸥鸟,通过描绘他们的活动来进一步赞美长江。“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这里用历史故事来比喻长江的威严和力量,暗示着历史上那些试图挑战长江的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这里诗人用船只和鸥鸟的活动来描绘长江的永恒,象征着长江的历史和文化将永远流传下去。 最后,“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这里诗人用范蠡泛舟湖上的故事来比喻长江的平静和宽容,暗示着长江接纳并滋养着无数的生命,无论贫富贵贱,皆可在此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长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连山

    读音:lián shān

    繁体字:連山

    意思:(连山,连山)

     1.古《易》名。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其卦以纯艮为

  • 镜光

    读音:jìng guāng

    繁体字:鏡光

    意思:(镜光,镜光)

     1.镜子的光。借指镜。
      ▶清·黄遵宪《山歌》:“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
     
     2.明亮的光。
      ▶唐

  • 巴汉

    读音:bā hàn

    繁体字:巴漢

    英语:Pa Ham

    意思:(巴汉,巴汉)
    古巴郡、汉中地区。在今川东、陕南、鄂西北一带。
      ▶《史记•刺客列传》:“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