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雉》 其文伊洛地,厥贡越裳人。

其文伊洛地,厥贡越裳人。

意思:他的文章伊洛地区,进贡的物品越裳人。

出自作者[宋]丁谓的《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雉鸟的生活和自然世界的美丽。 首句“雉操扬琴奏,名翚拂扇尘”描绘了雉鸟的叫声和飞翔姿态,如同弹奏琴曲,又如同美丽的翚鸟拂过扇子,形象生动。 “其文伊洛地,厥贡越裳人”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伊洛之地(伊河、洛水一带,这里代指洛阳)的赞美,并提及此地出产的雉鸟曾作为贡品献给越裳国,体现了此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几为郎官集,还因今邑驯”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雉鸟命运的感慨。他既为雉鸟曾经被选为郎官(宫廷侍卫)而感到高兴,也为它们在今天的环境下逐渐被驯化而感到欣慰。 最后,“山梁时饮啄,媒翳莫朝亲”两句诗描绘了雉鸟在山中觅食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生存状态的关注。他希望这些雉鸟能够自由地生活,不受干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世界的美丽和雉鸟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关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雉操扬琴奏,名翚拂扇尘。
其文伊洛地,厥贡越裳人。
几为郎官集,还因今邑驯。
山梁时饮啄,媒翳莫朝亲。
作者介绍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关键词解释

  • 伊洛

    读音:yī luò

    繁体字:伊洛

    英语:Ilo

    意思:
     1.亦作“伊雒”。
      ▶伊水与洛水。两水匯流,多连称。亦指伊·洛流域。
      ▶《国语•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