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泛莲池晚归》 十三雁足传情遍,二八蛾眉度曲迟。

十三雁足传情遍,二八蛾眉度曲迟。

意思:十三雁足传情遍,二八蛾眉一曲慢。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泛莲池晚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桂枻兰舟同泛碧漪,芰塍莲荡倒芳卮》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离别的感伤。 首联“桂枻兰舟同泛碧漪,芰塍莲荡倒芳卮”,诗人描绘了一幅泛舟的画面,船上的人们在碧绿的湖面上悠然自得,芰塍莲荡的美景倒映在酒杯中,芳香四溢。这里诗人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 颔联“十三雁足传情遍,二八蛾眉度曲迟”,诗人用雁足传情和蛾眉度曲两个典故,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雁足传情是古代传情的一种方式,蛾眉度曲则是形容女子优美的舞姿。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和不舍之情。 颈联“玉树风前人散后,金波水上月明时”,诗人描绘了离别后的场景,风吹过玉树,人们已经散去,只剩下空旷的湖面和明亮的月光。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空旷的场景和明亮的月光,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尾联“良辰胜会应难续,风雨连宵恼别离”,诗人以“良辰胜会”和“风雨连宵”两个意象,表达了离别后的感伤和无奈。良辰胜会是指美好的时光和美好的聚会,而风雨连宵则是指离别后的孤独和寂寞。这里诗人通过对比两个意象,表达了离别后的感伤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离别的感伤。诗人通过描绘泛舟的画面、深情厚意的表达、空旷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比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离别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桂枻兰<舟同>泛碧漪,芰塍莲荡倒芳卮。
十三雁足传情遍,二八蛾眉度曲迟。
玉树风前人散后,金波水上月明时。
良辰胜会应难续,风雨连宵恼别离。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蛾眉

    读音:é méi

    繁体字:蛾眉

    英语:arched eyebrows

    意思:
     1.蚕蛾触鬚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 传情

    读音:chuán qíng

    繁体字:傳情

    英语:affectionate

    意思:(传情,传情)
    传达情感、情意。
      ▶晋·嵇康《声无哀乐论》:“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

  • 雁足

    读音:yàn zú

    繁体字:雁足

    意思:指书信。
      ▶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天雨花》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