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绝句二首》 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意思:群山环绕着疑无路可走,小路盘旋长傍溪。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绝句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旅行感受的诗,表达了作者在山路上的探索和旅行中的惊喜。 首先,诗的开头“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描绘出一种山峦重叠、山路曲折的景象,给人一种迷茫和困惑的感觉,似乎前路无路可走。然而,小径在溪水旁萦回,给人一种希望和方向。这种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困难又充满希望的旅行体验。 “仿佛梦中寻蜀道,兴州东谷凤州西”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期待和兴奋。他似乎在梦中寻找蜀道,表现出一种对旅行的热切和兴奋。从兴州到凤州,路途遥远,但诗中并未表现出疲惫和厌倦,反而有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喜悦。 “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铺草不曾消”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景色变化。随着太阳的升高,地势逐渐增高,阳光照射在地面上,景色变得明亮起来。雪花铺满草地,但尚未融化,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睛寒不及阴寒重,搅箧犹存未著貂”表达了作者对寒冷的感受。虽然阳光明媚,但感觉比阴天更冷,这反映出山路的高海拔或特殊气候。作者收拾行李时,发现一些衣物还未取出貂皮大衣。这表现出作者对寒冷的重视和对旅行的充分准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路、旅行、景色和寒冷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视觉效果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兴奋、好奇和谨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仿佛梦中寻蜀道,兴州东谷凤州西。
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铺草不曾消。
睛寒不及阴寒重,搅箧犹存未著貂。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山环

    读音:shān huán

    繁体字:山環

    意思:(山环,山环)
    犹山坳。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二九:“他曾架着白肚鹰,拉着黄尾犬,披着长穗羊皮袍,带着烧酒牛肉干,到北山山环内去拿小白狐狸。”
    -------

  • 萦回

    读音:yíng huí

    繁体字:縈回

    英语:hover; linger

    意思:(萦回,萦回)
    盘旋往复。
      ▶汉·应玚《驰射赋》:“尔乃萦回盘厉,按节和旋。”
      ▶唐·杜甫《冬

  • 环合

    读音:huán hé

    繁体字:環合

    意思:(环合,环合)

     1.围绕。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宋·苏辙《绝句》之一:“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