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
读音:qián lín
繁体字:潛鱗
意思:(潜鳞,潜鳞)即鱼。 ▶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唐·杜甫《上后园山脚》诗:“潜鳞恨水壮,去翼依云深。” ▶明·李东阳
读音:cuì yǎn
繁体字:翠琰
意思:碑石的美称。 ▶隋·江总《摄山栖霞寺碑》:“辞题翠琰,字勒银钩。” ▶隋·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玄扈告符,翠琰启箓。” ▶唐·王勃《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