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仙桂在平地,更有何人肯苦心。
意思:如果教仙桂在平地,还有什么人会费尽心思。
出自作者[唐]罗邺的《落第书怀寄友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句“清世谁能便陆沈”,诗人以一种激昂的态度,对所处的时代发出诘问,表达了对这个清明的世界的失望。这里的“陆沈”并非简单的地理描述,而是象征着沉沦、困顿、不得志。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深深忧虑。
“相逢休作忆山吟”一句,诗人通过“相逢”和“忆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告诫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美好,而不是被名利所困,迷失自我。
“若教仙桂在平地,更有何人肯苦心。”这两句诗以一种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名利而苦心经营的人的讽刺。诗人用“仙桂”比喻那些在平地上也追求名利的人,他们不顾自然规律,强行改变自己的位置,结果只会是迷失自我,失去真正的幸福。
“去国汉妃还似玉,亡家石氏岂无金。”这两句诗以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名利而失去自我、失去家庭的人的惋惜。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不应该为了名利而轻易放弃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最后,“且安怀抱莫惆怅,瑶瑟调高尊酒深。”诗人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结束了全诗,鼓励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被名利所困,要享受人生的美好。这里的“瑶瑟”象征着高雅的音乐,“尊酒深”则象征着人生的美好时光。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地,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乐观,享受人生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家庭、国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