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吴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 却还僧居宿,暮践樵子踪。

却还僧居宿,暮践樵子踪。

意思:后退僧居宿,晚上登樵子踪迹。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次韵和吴季野游山寺登望文脊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楚客好山水,五月上亭峰》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向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来自楚地的客人,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五月来到上亭峰,被峰顶的文脊所吸引,看到峰顶的草树皆有容,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欢喜。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自己身处山中的情景。他靠近猿鸟,想要追赶高处的乔松,这表现出他对高远之境的向往。他看到石壁背云而出,苔磴千万重,感受到山中的幽深和神秘。他向下看去,看到霹雳飞腾,忽然看到枯株龙,这都展现了他对山水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在山中过夜时,作者还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象,以及他与僧人同住、黎明时踩着樵夫的足迹回家的情景。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山中的体验。 最后,作者还创作了诗歌留在了粉墙上,希望将他的见闻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他还将写有诗文的稿纸收藏起来,仿佛是珍视自己的创作成果。诗中最后两句“美璞世未识,独令和氏逢”表达了他对于自己作品被世人欣赏的期待,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能够发现美玉的独特眼光和勇气的自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山中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高远之境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自我才华的自信和期待。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客好山水,五月上亭峰。
峰顶望文脊,草树皆有容。
身既近猿鸟,心欲追乔松。
石壁出云背,苔磴千万重。
下视霹雳飞。
忽起枯株龙。
却还僧居宿,暮践樵子踪。
作诗留粉墙,削藁为我封。
美璞世未识,独令和氏逢。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却还

    读音:què hái

    繁体字:卻還

    意思:(却还,却还)

     1.退回。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查谈》:“会有中使至州,琯使昌藻郊外接候,须臾却还。”
      ▶清·方文《送何元长归兴化》诗:“抆泪却

  • 僧居

    读音:sēng jū

    繁体字:僧居

    意思:僧舍;佛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摺:“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

    解释:1.僧舍;佛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