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包山人拄杖》
寻僧过竹青敲月,看鹤沿池冷卓苔。
寻僧过竹青敲月,看鹤沿池冷卓苔。
意思:
不久僧侣过竹青敲月,看鹤沿池冷董卓苔。
出自作者[宋]赵湘的《题包山人拄杖》
全文创作背景
**《题包山人拄杖》是宋朝诗人赵湘所作,创作背景与包山人的拄杖有关**。这首诗可能是赵湘在看到或使用了包山人的拄杖后,有所感悟而作。他通过赞美这根拄杖,表达了对包山人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的赞颂。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借物喻人,借助对拄杖的描述,展现出赵湘自己的人格理想和追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创作背景。
相关句子
杉森若趋山,竹青无尽境。
-- 出自《定业寺》作者:[宋]胡鉴
楼台红照曜,松竹青扶疏。
-- 出自《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作者:[唐]白居易
竹青三日雨,僧白一头霜。
-- 出自《南浔祇园寺赠老僧诗(阙文)》作者:[明]明无名氏
暮色绕柯亭,南山幽竹青。
-- 出自《宿宣义池亭》作者:[唐]刘得仁
树色依月黑,萤光出竹青。
-- 出自《月中与诸友还在沙溪》作者:[宋]丘葵
坐啸凝香雾,卷帘松竹青。
-- 出自《次韵张匡山使君郡斋对雨效韦苏州体》作者:[宋]李处权
别露风规,寻僧论道。
-- 出自《偈颂一百零二首》作者:[宋]释绍昙
寻僧同踏雪,握手上钟楼。
-- 出自《雪中寻僧》作者:[宋]赵汝鐩
联句逢诗友,寻僧问牧童。
-- 出自《春郊》作者:[宋]赵汝鐩
访古来钟阜,寻僧问草堂。
-- 出自《春日游钟山以溪回松风长分韵得长字》作者:[明]张孟兼
寻僧忘俗虑,盘道出尘嚣。
-- 出自《磐石》作者:[宋]柳开
入寺不寻僧,自爱松风寒。
-- 出自《山行》作者:[宋]陆游
寻僧忽忘归,饱食莫携手。
-- 出自《同王适曹焕游清居院步还所居》作者:[宋]苏辙
幕府有清士,寻僧上西峰。
-- 出自《次韵陈仲思径属西峰观雪》作者:[宋]范成大
及至悟生死,寻僧已白头。
-- 出自《寻觉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作者:[唐]耿湋
卖瓜声过竹边村。
-- 出自《浣溪沙 常山道中即事》作者:[宋]辛弃疾
微风过竹凉吹发。
--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毛滂
留客吟松下,驱泉过竹间。
-- 出自《赠西山磊泉庵僧》作者:[宋]周自中
月明泉声细,雨过竹色新。
-- 出自《汝州吴学士观我斋分韵得真字》作者:[宋]陈与义
雨意垂帘黑,风声过竹寒。
-- 出自《己未十二月二日致斋惠照》作者:[宋]卷刚中
幸得依阴处,偏宜带月看。
-- 出自《礼部试早春残雪》作者:[唐]姚康
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
-- 出自《山行书事》作者:[唐]长孙佐辅
清月看初满,黄花吐未齐。
-- 出自《和慎思秋日同文馆诗》作者:[宋]蔡肇
花要带月看,香要和露收。
-- 出自《酴醾》作者:[宋]李訦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
-- 出自《月夜二首》作者:[宋]王安石
月看玉奁满,风吹金烬销。
-- 出自《自恭州之眉阳相送者六客意不可忘以诗为谢》作者:[宋]晁公溯
林疏松露鹤,池冷藻藏鱼。
-- 出自《陪周处士访西林上人》作者:[明]顾协
庭空积深雪,池冷起冰棱。
-- 出自《偈颂七十一首》作者:[宋]释了惠
阶闲秋菓落,池冷月华生。
-- 出自《题聪上人林亭》作者:[宋]释智圆
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
-- 出自《献仙音/法曲献仙音 吊雪香亭梅》作者:[宋]周密
诗句原文
倚云生处绝尘埃,见说蒿高客寄来。
扶醉未闻和屐到,伴吟曾是探山回。
寻僧过竹青敲月,看鹤沿池冷卓苔。
知渡寒溪偏得力,夕阳风紧打冰开。
关键词解释
竹青
读音:
zhú qīng
繁体字:
竹青
意思:
竹子外面的一层青绿色表皮。
▶《文化与生活》1982年第1期:“所谓留青,即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竹青雕刻图纹,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
<
竹青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