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来鹏》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意思:既然同和氏璧,最终有玉人知道。

出自作者[唐]李咸用的《赠来鹏》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静坐中思考诗歌的场景,以及他与客人交谈、寻访僧人的经历。 首句“默坐非关闷,凝情只在诗”表达了诗人独自静坐并非因为无聊或烦躁,而是全神贯注地思考诗歌创作的过程。这里的“默坐”和“凝情”都暗示了一种专注和深入的思考状态,而“诗”则是这种思考的产物和目的。 “庭闲花落后,山静月明时”描绘了庭院的闲静和山间的寂静,以及月色明亮的时刻。这种环境为诗人的思考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接下来的两句“答客言多简,寻僧步稍迟”描述了诗人与客人的交谈和寻访僧人的经历。其中,“答客言多简”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客人的回答简明扼要,表现出他的深思熟虑和智慧。而“寻僧步稍迟”则描绘了诗人寻访僧人的过程,表现出他的闲适和从容。 最后两句“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的作品如同和氏璧一样珍贵,最终会得到赏识者的理解和赞赏。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的才华终会被他人所认识和欣赏。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静坐思考、与客交谈、寻访僧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专注和自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默坐非关闷,凝情只在诗。
庭闲花落后,山静月明时。
答客言多简,寻僧步稍迟。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关键词解释

  • 和氏璧

    解释

    和氏璧 Héshìbì

    [He Shi Bi]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

    得楚和

  • 玉人

    读音:yù rén

    繁体字:玉人

    英语:jade worker

    意思:
     1.雕琢玉器的工人。
      ▶《周礼•考工记•玉人》:“玉人之事。”
      ▶贾公彦疏:“云玉人之事者,谓人造

  • 和氏

    引用解释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