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意思:画戟风产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一位官员的建筑才能和他在地方治理中的贡献。通过描绘新台建筑的壮观景象,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意和赞扬。 首联“金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描绘了新台建筑的背景和环境。金月江涛,指的是江边的景象,壁垒颓,则暗示了之前的社会动荡和战争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台建筑的崛起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苍崖翠甓,则描绘了新台建筑的美丽外观,它以坚固的岩石为基,以翠绿的砖瓦为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颔联“咄嗟双阙还依旧,咫尺群山信有材”,进一步表达了对官员的赞扬。双阙,指的是宫门前的对立石柱,回看旧时双阙,而新台已矗立眼前,可见官员的建筑才能之迅速。咫尺群山信有材,则暗示了官员发掘并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建筑材料和人力资源。 颈联“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生动描绘了新台建筑的壮观景象。画戟风生,描绘了严肃而庄重的氛围,两衙退,则暗示了官员在处理政务时的公正和效率。飞桥日出,万人来,则描绘了新台建筑的热闹和繁荣,万人来此工作和生活,可见官员治理有方。 尾联“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表达了如果没有之前的毁坏和荒废,人们怎么会看到你在如此繁忙的时期仍能从容应对呢?这是对官员的赞扬,他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地方问题,使地方繁荣昌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台建筑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一位官员的敬意和赞扬。他能够在动荡的环境中迅速采取行动,发掘并利用当地资源,使地方繁荣昌盛。他的建筑才能和治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和对官员的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
咄嗟双阙还依旧,咫尺群山信有材。
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
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风生

    读音:fēng shēng

    繁体字:風生

    意思:(风生,风生)

     1.起风。
      ▶晋·潘岳《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床尘帷举。”
      ▶唐·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

  • 飞桥

    读音:fēi qiáo

    繁体字:飛橋

    意思:(飞桥,飞桥)

     1.架设于高空的桥梁。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又言‘有飞桥数百里,可度海北’。”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更作两条飞桥,

  • 日出

    读音:rì chū

    繁体字:日出

    英语:sunrise

    反义词: 日落、日入

    解释:①话剧剧本。曹禺作于1935年。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

  • 画戟

    读音:huà jǐ

    繁体字:畫戟

    意思:(画戟,画戟)

     1.古兵器名。因有彩饰,故称。
      ▶唐·王维《燕支行》:“画戟彫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宋·张孝祥《蝶恋花•送刘恭父》词:“画戟

  • 退飞

    读音:tuì fēi

    繁体字:退飛

    意思:(退飞,退飞)
    亦作“退蜚”。
     
     1.谓鸟飞遇风而退缩不进。
      ▶《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
      ▶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