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访琳老闻邮赴供》 宾头应供未还家,聊借僧窗自点茶。

宾头应供未还家,聊借僧窗自点茶。

意思:宾头应供没有回家,姑且借僧窗从点茶。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访琳老闻邮赴供》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宾头应供未还家,聊借僧窗自点茶。此意不须相见说,已知秋色付蘋花。》是描绘了一种宁静、清幽的禅意生活。通过对宾头应供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然。 首句“宾头应供未还家,聊借僧窗自点茶”,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宾头应供未回家的情景,他选择在僧院中借用僧窗自点茶,这一细节展示了他的禅意生活。这里的“点茶”可能指的是一种茶艺,而“僧窗”则暗示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此意不须相见说,已知秋色付蘋花。”这两句诗的含义深远,诗人似乎在暗示,这种禅意生活的真谛并不需要言语表达,它已经融入了秋色之中,与蘋花一同绽放。这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领悟和理解,无需言语,只需心领神会。 整首诗通过描绘宾头应供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简单、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然。这种淡然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宁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禅意生活的优美诗篇,它通过简洁的描绘和深远的暗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宾头应供未还家,聊借僧窗自点茶。
此意不须相见说,已知秋色付蘋花。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自点

    读音:zì diǎn

    繁体字:自點

    意思:(自点,自点)
    自污;自辱。
      ▶《汉书•司马迁传》:“若僕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明·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

  • 还家

    读音:huán jiā

    繁体字:還家

    意思:(还家,还家)

     1.回家。
      ▶《后汉书•臧洪传》:“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

  • 应供

    读音:yìng gòng

    繁体字:應供

    意思:(应供,应供)
    接受奉养。
      ▶《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陈·徐陵《长干寺众食碑》:“于是思营众业,愿造坊厨,庶使应供之僧,皆同自然之食。”

  • 点茶

    读音:diǎn chá

    繁体字:點茶

    意思:(点茶,点茶)

     1.犹泡茶。
      ▶宋·蔡襄《茶录•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一边自点茶来吃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