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杨山人归嵩阳》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意思:夷门二月柳条颜色,流莺几声泪沾臆。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送杨山人归嵩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久不到嵩阳,再次来到嵩阳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联“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诗人表达了他离开嵩阳已经十年,这期间他的心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这可能暗示着诗人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思考,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颔联“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朋友的怀念,同时也对嵩阳三十六峰的美丽景色表示了欣赏。这表明诗人虽然离开了,但他的记忆和情感并没有离开,他对嵩阳的热爱也没有改变。 颈联“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这里诗人描绘了夷门的春天景象,柳条摇曳,莺声啼鸣,却引起了他的泪水。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尾联“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也想过像友人一样凿井耕田,但却没有被邀请。诗人认为友人因此而忘记了帝王的权力,这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夷门

    读音:yí mén

    繁体字:夷門

    意思:(夷门,夷门)

     1.战国·魏都城的东门。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因在夷山之上,故名。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

  • 流莺

    读音:liú yīng

    繁体字:流鶯

    英语:streetwalker

    意思:(流莺,流莺)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 柳条

    读音:liǔ tiáo

    繁体字:柳條

    英语:wicker

    意思:(柳条,柳条)

     1.柳树的枝条。
      ▶南朝·梁简文帝《春日想上林》诗:“柳条恒着地,杨花好上衣。”
     

  • 二月

    读音:èr yuè

    繁体字:二月

    造句:

  • 声泪

    读音:shēng lèi

    繁体字:聲淚

    意思:(声泪,声泪)
    边诉说边哭泣。
      ▶《魏书•冯诞传》:“夜至诞薨所,抚尸哀恸,若丧至戚,达旦声泪不绝。”

    解释:1.边诉说边哭泣。<

  • 沾臆

    读音:zhān yì

    繁体字:沾臆

    意思:谓泪水浸湿胸前。
      ▶南朝·梁·沈约《梦见美人》诗:“那知神伤者,潺湲泪沾臆。”
      ▶明·刘基《关山月》诗:“夜深羌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清·陈维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