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崇因寺》 卷帘山色眼前见,入夜涛声枕上闻。

卷帘山色眼前见,入夜涛声枕上闻。

意思:卷帘山色眼前出现,到了晚上在床上听涛声。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崇因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卷帘山色眼前见,入夜涛声枕上闻。苔径雨馀堆落叶,石楼风静锁寒云》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将卷帘所见的山色、入夜的涛声、雨后的苔径、风静的石楼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卷帘山色眼前见”,诗人以卷帘这一动作暗示对窗外景象的关注与好奇,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并不满足于室内的平静,而是愿意主动去接触外界的山色,从中获得乐趣。 “入夜涛声枕上闻”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入夜后涛声在枕边响起,增添了夜晚的神秘和寂静。 “苔径雨馀堆落叶”,这句诗通过“堆落叶”形象地描绘了雨后苔径上的萧瑟景象,落叶堆积,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季节性变化。 “石楼风静锁寒云”则展示了石楼风静、寒云锁定的景象,诗人以“锁”字赋予了寒云以生命,同时通过“风静”描述了环境的宁静,与前两句的描述形成对比。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景的细微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敏锐观察和热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然,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卷帘山色眼前见,入夜涛声枕上闻。
苔径雨馀堆落叶,石楼风静锁寒云。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枕上

    读音:zhěn shàng

    繁体字:枕上

    意思:
     1.床上。
      ▶唐·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宋·陆游《秋声》诗:“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杨朔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涛声

    读音:tāo shēng

    繁体字:濤聲

    造句:

  • 卷帘

    读音:juàn lián

    繁体字:卷簾

    意思:(卷帘,卷帘)
    捲起或掀起帘子。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西洲曲》:“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五代·张泌《江城子》词:“睡起卷帘无一事,匀面了,没心情

  • 眼前

    读音:yǎn qián

    繁体字:眼前

    英语:now

    意思:
     1.眼睛面前;跟前。
      ▶南朝·梁·沈约《和左丞庾杲之病》:“待漏终不溢,嚣喧满眼前。”
      ▶唐·杜甫《草堂》诗:

  • 上闻

    读音:shàng wén

    繁体字:上聞

    意思:(上闻,上闻)

     1.向朝廷呈报。
      ▶《鹖冠子•王鈇》:“柱国不政,使下情不上闻,上情不下究。”
      ▶《汉书•谷永传》:“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