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意思:已经知道原宪贫穷不是病,另外许庄周知道调养恬静。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
全文赏析
这首诗《误有声名只自惭》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思想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误有声名只自惭”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淡泊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他意识到名声只是过眼云烟,无法长久保持,因此感到自惭形秽。这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烦君跋马过茅檐”一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喧嚣的厌倦。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理解和对庄子的敬仰。诗人认为,像原宪一样的生活虽然贫穷,但并不痛苦,因为这是自然的生活方式。庄子所倡导的养恬生活,更是诗人所追求的。
“世事何时逢坦荡,人情随分值猜嫌”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人情的观察。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够摆脱世事的纷扰,回归坦荡的人生。然而,人情世故却让人产生猜疑和疑虑,这是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最后一句“谁能胸臆无尘滓,使我相从久未厌”表达了诗人对胸臆无尘的向往,即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保持纯净,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这种追求自由、纯净的心态,让诗人对相从相伴的生活感到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思想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的淡泊名利、向往简朴生活、追求坦荡人生和保持内心纯净的思想,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