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思黯相公雨后林园四韵见示》 骑吏引归轩,始知身富贵。

骑吏引归轩,始知身富贵。

意思:骑吏带回到轩,才知道自己富贵。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奉和思黯相公雨后林园四韵见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新晴夏景好,复此池边地》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诗,通过对池边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新晴夏景好,复此池边地”,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了夏日新晴,景色宜人,又身处池边地的场景。这句诗通过“新晴”和“夏景”两个关键词,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烟树绿含滋,水风清有味”,这句诗描绘了池边地特有的景色:绿树在烟雾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微风吹过水面,带来清新的味道。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洞察和深切感受。 “便成林下隐,都忘门前事”,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林下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自然美景中,诗人忘却了门前的纷扰事情,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骑吏引归轩,始知身富贵”,最后两句诗人在享受宁静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作为“骑吏”的诗人,在归轩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富贵身份,这既是对自己地位的肯定,也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的认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池边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地位和身份的肯定,以及对生活品质的提升的认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新晴夏景好,复此池边地。
烟树绿含滋,水风清有味。
便成林下隐,都忘门前事。
骑吏引归轩,始知身富贵。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富贵

    读音:fù guì

    繁体字:富貴

    短语:丰饶 腰缠万贯 富庶 余裕 方便 荣华富贵 绰绰有余 宽裕 丰厚 松 从容 有余 富有 丰裕 宽 富 丰衣足食 松动 富足 富裕 富饶

    英语:

  • 骑吏

    读音:qí lì

    繁体字:騎吏

    意思:(骑吏,骑吏)
    出行时随侍左右的骑马的吏员。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唐·刘禹锡《有感》诗:“骑吏尘未息,铭旌风

  • 引归

    读音:yǐn guī

    繁体字:引歸

    意思:(引归,引归)
    率军退回。
      ▶《史记•大宛列传》:“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二:“径造虏营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