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哲禅人杖锡访师兼简仲默和尚》 负笈挑囊固非一,千里东归频寄声,乃翁终似有乡情。

负笈挑囊固非一,千里东归频寄声,乃翁终似有乡情。

意思:背着书箱挑行李当然不是一,千里东归频繁寄声,于是老人最终似乎有故乡情。

出自作者[明]楚石梵琦的《送哲禅人杖锡访师兼简仲默和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杖锡老师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杖锡老师的形象,以及他在深山古寺中的生活状态。 首联“杖锡老师七十八,眼如点漆眉如雪。”直接点明杖锡老师的年龄和外貌特征,他年纪已经七十八岁,但眼睛如同漆点般明亮,眉毛如雪一般洁白,形象鲜明。 “分明画出须菩提,坐听孤猿吟落月。”这里用须菩提的形象来比喻杖锡老师,须菩提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常常以沉默的形象出现在佛经中。这里表达了杖锡老师那种深邃、内敛、智慧的形象。同时,“坐听孤猿吟落月”也暗示了杖锡老师内心的孤独和宁静。 “深山古寺天正寒,叶深一尺堆床前。”这里描绘了深山古寺的环境,天气寒冷,落叶堆积在床前,进一步强调了杖锡老师的孤独和寂静的生活状态。 “地炉烧火帘不卷,袈娑黑似垆中烟。”描述了杖锡老师的日常生活,他坐在火炉旁取暖,袈裟黑如炭灰。 “负笈挑囊固非一,千里东归频寄声。”这里表达了学生对杖锡老师的敬仰之情,他收了许多学生,并且经常寄信问候他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杖锡老师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教的信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深山古寺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鲜明,情感真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杖锡老师七十八,眼如点漆眉如雪。
分明画出须菩提,坐听孤猿吟落月。
深山古寺天正寒,叶深一尺堆床前。
地炉烧火帘不卷,袈娑黑似垆中烟。
客来只恐放烟出,争奈山林藏未密,喧喧道价满江湖。
负笈挑囊固非一,千里东归频寄声,乃翁终似有乡情。
目连鹙子神通妙,何必区区圆相成。

关键词解释

  • 乃翁

    读音:nǎi wēng

    繁体字:乃翁

    意思:
     1.你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盃羹。”
      ▶颜师古注:“翁,谓父也。”
      ▶《汉书•项籍传》:“乃,亦汝也

  • 负笈

    读音:fù jí

    繁体字:負笈

    英语:carry a case of books

    意思:(负笈,负笈)

     1.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

  • 寄声

    读音:jì shēng

    繁体字:寄聲

    意思:(寄声,寄声)
    托人传话。
      ▶《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晋·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