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面何须九坠臂,忮心终不怨镆鎁。
意思:血面何须九掉臂,嫉妒心始终没有怨恨镇鎁。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有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桓司马的兵戎之欲、哥利王的残忍暴行以及释迦牟尼的宽容大度。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表达了对宽容和仇恨的不同看法。
首句“桓司马欲兵夫子”提到了桓司马的兵戎之欲。桓司马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的军事将领,他有着强烈的战争欲望,想要用武力征服他人。而“夫子”则是对孔子的尊称。这里暗示了桓司马的行为与孔子的仁爱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句“哥利王曾丑释迦”则引用了另一个故事,哥利王是一个残忍的国王,他曾经羞辱释迦牟尼。这里再次表达了宽容与仇恨的不同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血面何须九坠臂,忮心终不怨镆鎁。”是对前两个故事的深入解读。九坠臂可能是指断臂的传说,而忮心则是指嫉妒之心。这两句表达了释迦牟尼对于仇恨和暴行的无怨无悔的态度,他并不因为受到伤害而怨恨那些伤害他的人,而是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表达了对宽容和仇恨的不同看法。它鼓励人们要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世界,而不是以仇恨和暴力的方式回应他人的行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