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镜》 明月何处来,朦胧在人境。

明月何处来,朦胧在人境。

意思:明月什么地方来,朦胧在人的地方。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古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确实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明月为主题,通过描绘明月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明月的出现,它朦胧地出现在人世间,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明月的形状和颜色,它像轩辕所作的宝匣一样美丽,清澈如一尺天,彻底寒霜景。这些描述都表现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明月的敬畏之情。明月的光芒使他的毛发感到寒冷,使他感到惊恐,甚至使他落入深幽的井中。但是,诗人也感到云天入掌握,爽朗神魂净,这表明他从恐惧中恢复过来,重新感受到了明月的美丽和力量。 此外,诗人还通过明月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他觉得明月可以永存,可以与天地并列,这表明他对于自然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觉得明月可以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力量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月何处来,朦胧在人境。
得非轩辕作,妙绝世莫并。
瑶匣开旭日,白电走孤影。
泓澄一尺天,彻底寒霜景。
冰辉凛毛发,使我肝胆冷。
忽惊行深幽,面落九秋井。
云天入掌握,爽朗神魂净。
不必负局仙,金沙发光炯。
阴沉蓄灵怪,可与天地永。
恐为悲龙吟,飞去在俄顷。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朦胧

    读音:méng lóng

    繁体字:朦朧

    短语:迷蒙 若明若暗 盲目 隐约可见 模糊不清 糊涂 恍惚 飘渺 影影绰绰 黑糊糊 恍

    英语:blur

    意思:(朦胧,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人境

    读音:rén jìng

    繁体字:人境

    英语:man\'s world

    意思:尘世;人所居止的地方。
      ▶晋·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