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厅前桂》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意思: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托地丛。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厅前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自然、赞美山林的诗,通过对天台岭上凌霜树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首句“天台岭上凌霜树”,诗人以凌霜不屈的树木起兴,描绘出天台岭上凌霜树的坚韧形象,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司马厅前委地丛”,诗人笔锋一转,从山林转向了人间的司马厅,这里的“委地丛”形象地描绘出了司马厅的寂寥和冷清。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校胜尘中”,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之处,诗人通过对凌霜树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欣赏之情。诗人认为,在明月之夜,那些在山中生长的树木,虽然不像尘世中的树木那样被人们所欣赏,但它们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丽和自由,这种美丽和自由是尘世中所无法比拟的。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通过对山林和树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欣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校胜尘中。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前委

    读音:qián wěi

    繁体字:前委

    意思: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前线设有领导对敌作战的前敌委员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曾设立类似的前线委员会,都简称“前委”。
      ▶周恩来·陈毅《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 凌霜

    读音:líng shuāng

    繁体字:凌霜

    意思: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南朝·宋·谢惠连《甘赋》:“嘉寒园之丽木,美独有此贞芳;质葳蕤而怀风,性耿介而凌霜。”
      ▶唐·李白《鸣雁行》:“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