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意思:衰老应为难以离别,贤声音离这里有光辉。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全文赏析

【鹤注】此是广德元年秋作。是年九月,公至阆州。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杯锦席高云凉。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①。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预传籍籍新京兆②,青史无劳数赵张③。

  (橘亭之饯,公属陪宾,故上四称梓州厚情,下截祝少尹新政,唯第五句带自序。【卢注】东川绝域,刺史每多豪举,如李梓州有玉袖金壶之艳,章梓州有玉杯锦席之华,亦足见天隅斗绝,戎马不交,作宦者得优游朊仕,此高崇文谓川中乃宰相回翔之地也。)
①汉武帝赋:“惜蕃华之未央。”央,尽也。②《唐书》: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故以京兆比之。③《汉·艺文志》:《青史子》五十七篇。古人以竹为简,写书,杀其青,故曰青史。《汉书》:赵广汉、张敞相继为京兆尹,吏民语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辉光

    读音:huī guāng

    繁体字:輝光

    英语:glow

    意思:(辉光,辉光)

     1.光辉;光彩。
      ▶《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 贤声

    读音:xián shēng

    繁体字:賢聲

    意思:(贤声,贤声)
    贤明的名声。
      ▶唐·杜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诗:“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明李开先《送王杏里上京改任》诗:“歷官籍籍着

  • 衰老

    读音:shuāi lǎo

    繁体字:衰老

    短语:萎 没落 萎靡 一落千丈 强弩之末 日薄西山 败落 衰落 阑珊 落花流水 衰 中落 萎缩 凋零 衰退

    英语:(adj) feeble and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