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郭季勇同年归衡山》 啄喙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啄喙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意思:啄喙家鸡群,见到你野鹤姿态。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送郭季勇同年归衡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中描绘了郭有道的形象,他是一位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他的文献仍然存在于这里。这表明诗人对郭有道的人格和道德的敬仰。 接着,诗人描绘了家鸡群中的一只啄喙的鸡,它展现出鹤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万里之外的尘笼生活的厌倦,他选择在半夜中吃食物来满足饥饿感。他避免捷径式的官场生涯,避免瘴气和鬓丝的困扰。 诗人回忆起他与杏园的朋友们的友谊,他们把酒言欢,在天南陲的地方。他表示自己不会像朱浮那样贪求权势,只希望见到紫芝这样的美好事物。 诗人询问朋友要去哪里,朋友回答要去荒废的菜园子,提携汉阴的瓮,忘记世俗的机巧。诗人表示自己不会开垦衡山的云雾,以免惊扰隐居者的生活。如果定肯跟随朋友一起游历,他将在晚年攀登桂枝。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也将整理好吴地的船只,与朋友一起在春天里前往湘江。风中的蒲苇在为谁凋零?他们有着相同的志趣。诗人叮嘱祝融峰,将迎接朋友和自己去洗涤那荒芜的藜蒿之上的烟雨。 整首诗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坏郭有道,文献今在兹。
啄喙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尘笼万里心,择食中夜饥。
拙宦避捷径,瘴风吹鬓丝。
平生杏园友,把酒天南陲。
何敢吏朱浮,但喜见紫芝。
问君今何适?
旧圃余荒畦。
提携汉阴瓮,岁晚俱忘机。
勿开衡山云,恐惊隐沦栖。
定肯从君游,岁晚攀桂枝。
我亦理吴榜,春湘绿苹齐。
风蒲为谁落,之子同襟期。
丁宁祝融峰,将迎雨枯藜。
一望五千里,共洗蛮烟悲。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野鹤

    读音:yě hè

    繁体字:野鶴

    意思:(野鹤,野鹤)
    鹤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隐士。
      ▶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唐·韦应物《赠王侍御》诗:“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

  • 家鸡

    读音:jiā jī

    繁体字:家雞

    意思:(家鸡,家鸡)

     1.家中饲养的鸡。
      ▶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大闻《南风》絃,同调《广陵散》。鹤鸣九天上,肯作家鸡伴。”
     
     2.喻指家传的

  • 群见

    读音:qún jiàn

    繁体字:群見

    意思:(群见,群见)
    旧时诸贡举人到阙入对之谓。
      ▶唐高祖·长寿二年十月始诏举人元日随物入贡,此贡人群见之始。见宋·王溥《唐会要》卷七六。
      ▶宋·沈括《梦溪笔谈•人

  • 子野

    读音:zǐ yě

    繁体字:子野

    意思: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的字。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极强。
      ▶《文选•张衡<东京赋>》:“能不惑者,其唯子野乎?”薛综注:“子野,师旷字。晓音曲者。”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

  • 鹤姿

    引用解释

    鹤的姿态。比喻超凡脱俗的姿质。 唐 李华 《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年十有五,琼章鹤姿。”

    读音:hè z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