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恶氛行》 咫尺辕门不肯前,怒发冲冠气填咽。

咫尺辕门不肯前,怒发冲冠气填咽。

意思:咫尺辕门不肯前进,怒发冲冠气拥挤。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恶氛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滇海之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首段描绘了敌军入侵滇海,城内燃起熊熊大火,百姓们惊恐万分,呼喊苍天。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助。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对敌人的数量、士气和军纪进行了描述,同时也表达了对我军军力的怀疑和不信任。诗人对军队的软弱和无能表示了失望和愤怒,同时也对百姓的苦难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忧虑和反思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碧山前恶氛起,虏马来饮滇海水。
城西放火银汉红,炎焰尘头高十里。
两重日晕围白虹,万家仰首呼苍穹。
相顾惨然无颜色,呜呼寄命须臾中。
贼徒浑几个,枕戈临水卧。
我军屯北门,分明不敢过。
土酋胁盟来索官,城上无言骑堞看。
父老仓忙双涕泗,细说去冬寻甸事。
弦急柱促柄倒持,首祸今朝竟何自。
堂堂之阵谁主兵,喁喁公等皆儒生。
贼来不肯令出哨,贼去但解抬空营。
岂无雄武士,奋身思一决。
咫尺辕门不肯前,怒发冲冠气填咽。
况闻千金逐日费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辕门

    读音:yuán mén

    繁体字:轅門

    英语:outer gate of a government office

    意思:(辕门,辕门)

     1.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

  • 怒发冲冠

    读音:nù fā chōng guān

    繁体字:怒發沖冠

    短语:暴跳如雷 老羞成怒 捶胸顿足 震怒 盛怒

    英语:bristle with anger

    意思:头发直竖,把帽

  • 咫尺

    解释

    咫尺 zhǐchǐ

    (1) [very close]∶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small]∶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 不肯

    读音:bù kěn

    繁体字:不肯

    英语:be unwilling to

    意思:不同意;不接受。
      ▶《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

  • 填咽

    引用解释

    1.见“ 填噎 ”。

    2.充满空间。形容声响很大。《花月痕》第九回:“远远的听得人语喧哗,鼓声填咽,正是龙舟奋勇竞渡之时。”

    3.犹压抑,忍受。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纵有噫气自填咽,敢学大块舒轮囷!”

    读音:tián yā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