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杨皞东归》 登楼掩泣话归期,楚树荆云发远思。

登楼掩泣话归期,楚树荆云发远思。

意思:登楼掩面哭泣话回期,楚树型云发远思。

出自作者[唐]卢纶的《送杨皞东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描绘登楼、远望、祭神、思乡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首联“登楼掩泣话归期,楚树荆云发远思”,诗人登上高楼掩面哭泣,谈论着回家的日期。远处的楚树荆云飘荡着他的思绪,这描绘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气氛。 颔联“日里扬帆闻戍鼓,舟中酹酒见山祠”,诗人描述了在白天扬帆远航时听到战鼓声,船上祭神时看见山祠。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诗人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 颈联“西江风浪何时尽,北客音书欲寄谁”,诗人担忧西江的风浪何时会停止,而故乡的亲人是否收到了北方的信件,却无人可以寄出。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尾联“若说湓城杨司马,知君望国有新诗”,诗人提到朋友杨司马在湓城,想必他一定有新的诗作来表达对国家的思念。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诗歌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远望、祭神、思乡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登楼掩泣话归期,楚树荆云发远思。
日里扬帆闻戍鼓,舟中酹酒见山祠。
西江风浪何时尽,北客音书欲寄谁。
若说湓城杨司马,知君望国有新诗。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关键词解释

  • 登楼

    读音:dēng lóu

    繁体字:登樓

    英语:tower - ascending

    意思:(登楼,登楼)

     1.上楼。
      ▶南朝·宋·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

  • 云发

    读音:yún fā

    繁体字:雲發

    解释:1.女子浓黑的头发。 2.泛指头发。

    造句:

  • 归期

    读音:guī qī

    繁体字:歸期

    英语:date of return

    意思:(归期,归期)

     1.归来的日期。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掩泣

    读音:yǎn qì

    繁体字:掩泣

    英语:cover one\'s face with one\'s hands and start weeping

    意思:掩面而泣。
      ▶南朝·宋·鲍照《上浔阳还

  • 远思

    读音:yuǎn sī

    繁体字:遠思

    意思:(远思,远思)

     1.从长远考虑。
      ▶《汉书•文帝纪》:“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必望审察而远思之,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