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檃栝东坡鉼笙诗序》 饯饮东坡月三更,中觞忽闻笙箫声。

饯饮东坡月三更,中觞忽闻笙箫声。

意思:宴会喝酒苏东坡月三更,中杯忽听笙箫声。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檃栝东坡鉼笙诗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在东坡的夜饮,其中的音乐演奏成为了最主要的焦点。通过笙箫的声音,诗人带领读者体验了一场听觉的盛宴,展现出了精妙的音乐世界。 “饯饮东坡月三更”,这里诗人设定了场景和时间,他们在东坡进行夜饮,时间是深夜三更。“中觞忽闻笙箫声”一句中,“中觞”是指在饮酒的过程中,“忽闻笙箫声”则是在饮酒过程中,忽然听到了笙箫的音乐声。 “杳杳若在云霄间,抑扬往返中八音”描述了音乐的音质和旋律。笙箫的声音悠扬深远,仿佛来自云霄之间。音乐旋律抑扬顿挫,包含了各种音阶,这里的“八音”是指古代的八种乐器,也代表了所有的音乐。 “徐而察之出双鉼,水火相得自啸吟”这两句诗描述了乐器的演奏技巧。诗人仔细观察后发现,音乐是来自一双鉼的演奏。“水火相得”是指演奏者技艺高超,能够自如地控制气息,使得笙箫发出如同水火相激的声音。“自啸吟”则是形容笙箫声音如同野兽的啸叫,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食顷乃已不可寻,坐客惊叹得未曾”描述了音乐的结束和听众的反应。“食顷乃已”是指音乐结束的时间很短,就像一顿饭的时间一样。“不可寻”是指音乐结束后,声音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无法寻找。“坐客惊叹得未曾”则描绘了听众的反应,他们都为这美妙的音乐感到惊叹,觉得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音乐的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饯饮东坡月三更,中觞忽闻笙箫声。
杳杳若在云霄间,抑扬往返中八音。
徐而察之出双鉼,水火相得自啸吟。
食顷乃已不可寻,坐客惊叹得未曾。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东坡

    读音:dōng pō

    繁体字:東坡

    英语:Dongpo

    意思:(东坡,东坡)

     1.东边坡地。
      ▶唐·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唿北

  • 饯饮

    读音:jiàn yǐn

    繁体字:餞飲

    意思:(饯饮,饯饮)
    以酒饯别。
      ▶唐·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饯饮迴仙跸,临戎解御衣。”
      ▶宋·道山先生《道山清话》:“率同舍饯饮,皆作诗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