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雨》 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意思:凄清湿高枝,零散沾荒土。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喜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通过对云、雨、枝、土等意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体验。 首句“朝见一片云”,直接描绘了早晨的景象,看到天空中一片云彩。这个“一片”的描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云彩所覆盖。接着,“暮成千里雨”描绘了傍晚时分,云彩变成了雨水,形成千里之遥的景象。这里的“千里”给人一种广阔、无边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环境的壮美。 第二句“凄清湿高枝”,描绘了高高的树枝在凄清的雨中摇曳的景象。这里的“凄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感受,给人一种孤独、寂寥的感觉。而“湿”则表达了雨水的湿润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湿润和清新。 第三句“散漫沾荒土”,进一步描绘了雨水的滋润作用,雨水散漫在荒芜的土地上,滋润着荒芜的土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荒土”与“荒土”的滋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的宝贵和重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体验。通过“朝见”、“暮成”、“凄清湿”、“散漫沾”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各种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通过这些词语的表达,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自然描写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凄清

    读音:qī qīng

    繁体字:凄清

    英语:lonely and sad

    意思:(参见悽清,凄清)
    凄凉冷清。
      ▶晋·潘岳《秋兴赋》:“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 散漫

    读音:sǎn màn

    繁体字:散漫

    短语:松松垮垮 不在乎

    英语:on the loose

    意思:
     1.瀰漫四散;遍布。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其

  • 荒土

    读音:huāng tǔ

    繁体字:荒土

    意思:
     1.位东北方的荒远之地。
      ▶《淮南子•墬形训》:“八殥之外,而有八纮,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邱、曰荒土。”
     
     2.犹荒地。
      ▶元·袁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