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fèn liè
繁体字:奮鬣
意思:(奋鬣,奋鬣)兽、畜等扬起颈上的长毛。形容奋发或狂怒。 ▶汉·张衡《西京赋》:“于是蚩尤秉钺,奋鬣被般。” ▶三国·魏·曹植《七启》:“哮阚之兽,张牙奋鬣。”
引用解释
亦作“蹋鼓”。 古时歌舞,著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周礼·春官·序官》“鞮鞻氏下士四人” 汉 郑玄 注:“鞻,读为履。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今时倡蹋鼓沓行者自有屝。”《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洪 ( 曹洪 )置酒大会,令女倡著罗縠之衣,蹋鼓,一坐皆笑。” 明 袁宏道 《西施山》诗:“ 越王 跪进衣,夫人亲蹋鼓。买死倾城心,教出迷
读音:shàng jī
繁体字:上躋
意思:(上跻,上跻)亦作“上隮”。 上升。 ▶《史记•乐书》:“地气上隮,天气下降。” ▶汉·班固《西都赋》:“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