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上逢许逸人》 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归去来。

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归去来。

意思: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回来。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江上逢许逸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留恋以及自己的归隐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是非处处生尘埃,惟君襟抱无嫌猜”,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世间纷扰与是非,衬托出友人豁达无嫌的襟怀。尘埃喻指世间的纷扰与是非,而君襟抱无嫌猜则表达了友人的豁达与大气。 颔联“收帆依雁湓浦宿,带雨别僧衡岳回”,这里描绘了友人收帆宿雁、别僧带雨回衡岳的场景,生动表现了友人的飘逸与洒脱。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颈联“芳樽稍驻落日唱,醉袖更拂长云开”,通过对饮酒、唱歌、拂袖等动作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友人的豪爽与不羁。同时,落日、长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 尾联“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归去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留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清秋华发寓意着岁月的流逝,而钓竿归去来则象征着归隐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性格、行为的描绘以及自然景象的衬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敬意与留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是非处处生尘埃,惟君襟抱无嫌猜。
收帆依雁湓浦宿,带雨别僧衡岳回。
芳樽稍驻落日唱,醉袖更拂长云开。
清秋华发好相似,却把钓竿归去来。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华发

    读音:huá fà

    繁体字:華發

    英语:grey hair

    解释:〈书〉花白的头发。

    详细释义:1.花白的头发。唐?元稹?遣病诗十首之五:『华发不再青,劳生竟何

  • 钓竿

    读音:diào gān

    繁体字:釣竿

    英语:fishing rod

    意思:(钓竿,钓竿)
    亦作“钓杆”。
     
     1.钓鱼竿。
      ▶三国·魏·曹丕《钓竿行》:“钓竿何珊珊,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好相

    读音:hǎo xiāng

    繁体字:好相

    意思:
     1.迷信者认为主好运的一种相貌。
      ▶《晋书•羊祜传》:“﹝祜﹞遇父老谓之曰:‘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
     
     2.佛教语。指佛陀所

  • 把钓

    读音:bǎ diào

    繁体字:把釣

    意思:(把钓,把钓)

     1.垂钓。
      ▶唐·温庭筠《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诗:“把钓看棋高兴尽,焚香起草宦情疏。”
      ▶唐·吴融《自讽》诗:“本是沧洲把钓人,无端

  • 去来

    读音:qù lái

    繁体字:去來

    英语:\"Qulai\"

    意思:(去来,去来)

     1.往来,往返。
      ▶《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无通于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