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陶渊明与他的五柳》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意思:当年有个陶渊明,不爱惜性命只贪酒。

出自作者[现代]胡适的《陶渊明与他的五柳》

全文创作背景

胡适的《陶渊明与他的五柳》一文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创作的。这个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民主、科学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推崇,也是对新文化运动理念的践行。 2.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胡适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认为陶渊明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反对流俗、追求自由精神的诗人。因此,他写这篇文章也是对陶渊明这种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3. **对文学艺术的关注**:胡适作为一名文学家和学者,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关注。他对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这也是他写作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胡适的《陶渊明与他的五柳》一文是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对传统文化反思和对文学艺术关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创作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
作者介绍 胡适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关键词解释

  • 陶渊明

    解释

    陶渊明 Táo Yuānmíng

    [Tao Yuanming]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

  • 性命

    读音:xìng mìng

    繁体字:性命

    短语:生 身 命

    英语:(n) life

    意思:
     1.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万物的天赋和禀受。
      ▶《易•干》:“干

  • 不惜

    读音:bù xī

    繁体字:不惜

    英语:not stint

    意思:不顾惜;不吝惜。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贪酒

    读音:tān jiǔ

    繁体字:貪酒

    意思:(贪酒,贪酒)
    贪爱饮酒。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摺:“你这厮贪酒溺脚跟,一世儿不得长俊。”
      ▶《水浒传》第三九回:“兄弟小心,不要贪酒,失误了哥哥饮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