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止善堂》 而况寰宇中,事物纷相酬。

而况寰宇中,事物纷相酬。

意思:何况寰宇中,事物纷相酬。

出自作者[元]王旭的《止善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江河、游客、沧海、山丘、事物、人欲、天理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德、信仰、止善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人心若江河,昼夜无停流。东流未到海,滔滔讵能休”,以江河为喻,表达了人心如江河一样,昼夜不停地流淌,即使东流未到海,也依然滔滔不绝。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紧迫感,同时也揭示了人心的无限可能和生命的无限价值。 颔联“又如远游客,终年寄他州。不知归其家,岁暮何所投”,进一步描绘了游客的漂泊无依和人生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和对人生的迷茫。 接下来几联,作者通过描绘水流上沧海、人行止故丘等自然现象,引出了对世间万物的思考。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而人欲的炽热和天理的幽微更是让人难以把握。因此,作者强调了止善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止于至善,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最后,作者赞扬了陈使君的立志和道德修养,认为他的“名堂以止善,善外俱无求”的观念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和止善的追求和期望,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够明朗化,能够为新民做出优异的贡献。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对江河、沧海、山丘、人欲、天理等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道德、信仰、止善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道德修养的启示,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心若江河,昼夜无停流。
东流未到海,滔滔讵能休。
又如远游客,终年寄他州。
不知归其家,岁暮何所投。
水流上沧海,人行止故丘。
而况寰宇中,事物纷相酬。
人欲盛其炽,天理微以幽。
瞬息变化间,肝胆生戈矛。
苟不知所止,定心终无由。
所止非至善,此心犹可忧。
卓哉陈使君,立志希前修。
名堂以止善,善外俱无求。
我德自此明,新民功亦优。
还应有馀庆,永为斯堂留。
不愧大学篇,芳尘映千秋。

关键词解释

  • 而况

    读音:ér kuàng

    繁体字:而況

    英语:much less; let alone(何况)

    意思:(而况,而况)

     1.《易•干》:“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 寰宇

    读音:huán yǔ

    繁体字:寰宇

    英语:earth

    意思: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今亦指全世界。
      ▶汉·焦赣《易林•升之临》:“权既在手,寰宇可驱。”
      ▶唐·骆宾王《帝京篇》诗:“

  • 事物

    读音:shì wù

    繁体字:事物

    短语:东西

    英语:thing

    意思:
     1.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尹文子•大道上》:“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

  • 中事

    读音:zhōng shì

    繁体字:中事

    意思:I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
       ▶《谷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复举诸侯,何也?”杨士勛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
      
     2.

  • 相酬

    读音:xiāng chóu

    繁体字:相酬

    意思:
     1.唱和;酬对。
      ▶唐·韩愈《双鸟》诗:“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宋·朱熹《再和油字韵》:“箇里竟能无一语,应惭二鸟起相酬。”
      ▶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