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听山鹧鸪》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意思:晚上在桃花村,踏歌接近天亮。

出自作者[唐]顾况的《听山鹧鸪》

全文赏析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桃花村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首句“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开篇,描绘出一幅乡村生活的常态图景,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紧接着,“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诗人夜宿桃花村,与村民一起踏歌到天明,进一步展现了桃花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在诗中,“桃花”是重要的意象,它既代表了诗人的夜宿之地,也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寄托。桃花的美丽和纯洁如同乡村人们的心灵一样,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接天晓”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宏大,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
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作者介绍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关键词解释

  • 踏歌

    解释

    踏歌 tàgē

    [Ta-ge, singing and dancing at once] 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

  • 桃花

    读音:táo huā

    繁体字:桃花

    短语:水葫芦 栀子 款冬 紫菀 山花 晚香玉 芍药 刨花 鸡冠花 夹竹桃 康乃馨 风信子 报春花 玫瑰 紫罗兰 唐 金盏花 美人蕉 鸢尾 藏红花 水仙 菁 樱花 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