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嵩阳书院诗》 劝农桑使者,利心巧阿谀。

劝农桑使者,利心巧阿谀。

意思:鼓励农桑使者,利心机巧阿谀奉承。

出自作者[宋]李廌的《嵩阳书院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表达了对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挑战的深深忧虑。 首先,诗中描绘了古代官员从政的场景,他们佩带缓慢的长裾,履行着为民请命的职责,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官员开始追求个人利益,放弃了儒家思想,甚至为了升官发财而谄媚权贵。这种转变使得社会风气变得浮躁,人们追求的是短期的利益,而不是长远的道德和责任。 诗中提到的嵩阳儒宫,象征着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扬。然而,这里的景象却是一片荒芜,墙垣上长满了蓬蒿,殿堂被鸢乌占据。这反映了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困境,即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同时保持其核心价值。 诗中表达了对那些追逐名利、丧失道德的官员的批评,同时也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破坏儒家思想的行为表示了愤怒。诗人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不要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而应该坚守儒家思想,追求真正的道德和责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的反思。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应该追求长远的道德和责任。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束发从政事,佩缓曳长裾。
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
问之尔何由,必曰因业儒。
自致或世赏,因儒升仕涂。
一朝希斗禄,辄与故步殊。
佞夫专媚灶,要路事驰驱。
俗夫抗尘容,勾校迷墨朱。
自谓尚市道,不若效贾区。
何必念故业,易地有蘧庐。
嵩阳敞儒宫,远自唐之庐。
章圣旌隐君,此地构宏居。
崇堂讲遗文,宝楼藏赐书。
赏田逾千亩,负笈昔云趋。
劝农桑使者,利心巧阿谀。
飞书檄大农,鬻此奉时须。
垣墙聚蓬蒿,观殿巢鸢乌。

关键词解释

  • 利心

    读音:lì xīn

    繁体字:利心

    意思:
     1.利欲之心。
      ▶《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
      ▶宋·朱熹《近思录》卷七:“不独财利之利,凡

  • 农桑

    读音:nóng sāng

    繁体字:農桑

    英语:farming and sericulture

    意思:(农桑,农桑)

     1.农耕与蚕桑。
      ▶《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 阿谀

    读音:ē yú

    繁体字:阿諛

    短语:拍 吹捧 捧场 拍马屁 媚 献殷勤 点头哈腰 捧 谄 阿谀奉承 溜须拍马 取悦 吹吹拍拍 谀

    英语:soap

    意思:

  • 劝农

    读音:quàn nóng

    繁体字:勸農

    意思:(劝农,劝农)

     1.鼓励农耕。
      ▶《史记•孝文本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