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浣溪沙》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意思:古戍烽火迷侦察,夕阳村落解下马鞍下的垫子。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全文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的创作背景有以下两种情况: 首先,一种说法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描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出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其次,另一种说法是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十六日,收灯之夜词人百无聊赖,与友人俞商卿漫步吴兴街头,因记所见所作。 这些都是学者们对《浣溪沙》创作背景的推断,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原书或询问专业人士。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不知征战几人还。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鞍鞯

    读音:ān jiān

    繁体字:鞍韉

    英语:saddle and saddle blanket

    意思:(鞍鞯,鞍鞯)
    鞍子和托鞍的垫子。古乐府《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

  • 烽烟

    读音:fēng yān

    繁体字:烽煙

    短语:烟云 夕烟 硝烟 油烟 煤烟 香烟 炊烟

    英语:beacon

    意思:(烽烟,烽烟)

     1.南朝·陈徐陵《

  • 村落

    读音:cūn luò

    繁体字:村落

    短语:农庄 村 庄子

    英语:village

    意思:
     1.村庄。
      ▶《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

  • 古戍

    读音:gǔ shù

    繁体字:古戍

    意思: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
      ▶唐·陶翰《新安江林》诗:“古戍悬渔网,空林露鸟巢。”
      ▶宋·韩琦《过故关》诗:“古戍余荒堞,新耕入乱山。”
      ▶明·刘基《古戍》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