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买叠石庄再用前韵招景仁》 鹿裘藜杖偏宜老,紫陌红尘不称闲。

鹿裘藜杖偏宜老,紫陌红尘不称闲。

意思:鹿皮衣藜杖偏宜老,紫陌红尘不称职之间。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新买叠石庄再用前韵招景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人以清澈的溪水、莓苔绵绣的山岸为背景,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秀美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首联“一溪清水佩声寒,两岸莓苔绵绣斑。”以溪流和莓苔为引子,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秀美。清水潺潺,莓苔茵茵,给人以清幽宁静的感觉。 颔联“三径谁来卜邻舍,千峰我已作家山。”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邻里和自然环境的热爱。他把千峰当作自己的家山,显示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颈联“鹿裘藜杖偏宜老,紫陌红尘不称闲。”诗人通过对比鹿裘藜杖与紫陌红尘,表达了对于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尾联“早挈琴书远相就,放歌烂醉白云间。”诗人以携琴带书,放歌白云间的形象,展现了对自由、潇洒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人的笔触细腻,语言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秀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溪清水佩声寒,两岸莓苔绵绣斑。
三径谁来卜邻舍,千峰我已作家山。
鹿裘藜杖偏宜老,紫陌红尘不称闲。
早挈琴书远相就,放歌烂醉白云间。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紫陌红尘

    读音:zǐ mò hóng chén

    词语解释

    ⒈  紫陌:帝京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热闹非常,尘土飞扬。比喻虚幻的荣华。

  • 鹿裘

    读音:lù qiú

    繁体字:鹿裘

    意思: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
      ▶《礼记•檀弓上》:“鹿裘衡、长、袪。”
      ▶孔颖达疏:“鹿裘者,亦小祥后也,为冬时吉凶衣,里皆有裘。吉时则贵贱有异,丧时则同用大鹿皮

  • 藜杖

    读音:lí zhàng

    繁体字:藜杖

    英语:a pigweed staff

    意思: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 偏宜

    读音:piān yí

    繁体字:偏宜

    意思:最宜;特别合适。
      ▶前蜀·李珣《浣溪纱》词:“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低矮矮的冠儿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满香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