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蹉跎岁年晚,香色日以改。

蹉跎岁年晚,香色日以改。

意思:失误年晚,香色天以改。

出自作者[明]戴良的《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墙头有丛菊,粲粲谁复采》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墙头的一丛菊花,引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感叹时光荏苒,花色日衰,生命无常。 首两句“墙头有丛菊,粲粲谁复采。蹉跎岁年晚,香色日以改。”直接描绘了墙头的一丛菊花,它的颜色灿烂,然而却无人再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香气和颜色都在逐渐改变。这里,“粲粲”和“日以改”这两个词用得尤其巧妙,既表达了花色衰败的无奈,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 接下来的四句“我欲一往问,渺渺阻烟海。遥知霜霰繁,茎叶不余待。”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内心独白。他想要前去询问菊花的近况,但却被渺渺烟海阻隔。然而,他从远处知道,即使在霜霰纷飞的时候,菊花的茎叶也不会等待他。这里,诗人通过菊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奈和决绝。 最后两句“亦既轻去国,已矣今何悔。”是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决断。诗人因为一些原因而轻易地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没有后悔的余地。这里,“轻”和“已矣”表达了诗人的懊悔之情,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坚定和决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墙头的菊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坚定和决绝。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墙头有丛菊,粲粲谁复采。
蹉跎岁年晚,香色日以改。
我欲一往问,渺渺阻烟海。
遥知霜霰繁,茎叶不余待。
亦既轻去国,已矣今何悔。

关键词解释

  • 蹉跎

    读音:cuō tuó

    繁体字:蹉跎

    英语:waste time; slips by with no accomplishment

    意思:
     1.失足。
      ▶《楚辞•王褒<九怀•株昭>》:

  • 岁年

    读音:suì nián

    繁体字:歲年

    意思:(岁年,岁年)

     1.年月;时光。
      ▶唐·刘知几《史通•自叙》:“旅游京·洛,颇积岁年。”
      ▶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

  • 晚香

    读音:wǎn xiāng

    繁体字:晚香

    意思:
     1.指菊花。
      ▶宋·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句,故称。
      ▶宋·刘克庄《沁园春•和林卿韵》词:“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