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长沙公 其四》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意思:如何表达思想,这给语言。

出自作者[魏晋]陶渊明的《赠长沙公 其四》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何以写心,此贻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确实是一首富有深意和美感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诗的开头“何以写心,此贻话言。”表达了作者想要通过书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句话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交流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离别所带来的孤独和失落感。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也象征着友情的重要性。即使是一小步的积累,最终也能成就高山。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坚持和执着,即使面临离别,也希望通过书信来维系友情。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这句话表达了离别之人的感慨和不舍之情。离别总是让人感到凄凉和无奈,但同时也让人更加珍视彼此之间的感情。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保持联系的期望和愿望。即使距离遥远,也要保持联系,让彼此了解对方的近况和心情。这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和关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同时,它也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友情的重要性以及保持联系的必要性。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作者介绍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关键词解释

  • 何以

    读音:hé yǐ

    繁体字:何以

    短语:争 怎 怎么 焉 哪样 安 哪 怎样 何等

    英语:whence

    意思:
     1.用什么;怎么。
      ▶《诗•召

  • 写心

    读音:xiě xīn

    繁体字:寫心

    意思:(写心,写心)

     1.抒发内心感情。
      ▶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是用感嘉贶,写心出中诚。”
      ▶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敢写心兮歌一曲,无诮余

  • 话言

    读音:huà yán

    繁体字:話言

    意思:(话言,话言)
    I

     1.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
       ▶《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
       ▶毛传:“话言,古之善言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