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意思:玉楼深锁无情种,清静的夜晚悠悠谁一起?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全文赏析
此首写困居高楼深院,与外界隔绝的妇女。长夜漫漫,谁与共处?而“枕衾鸳凤”,最易惹人愁思。和衣闷卧,刚入梦境,却又被城头角声惊醒。唯见窗外月华霜重,又断续传来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听。这首词抒写了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思缠绵,意境凄婉。
少游词的基本风格为雅丽,但也有少量俚俗之作,吴梅曾举俚俗之词数首,惟不及此。可见此词既雅又俗,殊难界定,可以雅俗共赏视之。
“玉楼深锁薄情种”,意谓词中女子被“薄情郎”深锁闺中。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一般称男子为薄情郎或薄幸,这里的“薄情种”概指夫婿。古代女子极少与外界接触,遇到夫婿外出,自有被深锁玉楼之感了。
词在介绍环境、引出人物之后,便以情语抒写长夜难眠的心境。“清夜”,写夜间的清冷沉寂,“悠悠”状夜晚的漫长。悠悠春夜,闺人独处,备觉凄凉。而着以“谁共”二字,则更加突出孤栖之苦。又以问句出之,便渐渐逗出相思之意。此时她惟见一床绣着鸳鸯的锦被、一双绣着凤凰的枕头。凤凰鸳鸯,皆为匹鸟。这对单栖的女主人公来说,无异是强烈的对比、辛辣的讽刺。鸟儿尚且成双作对,人儿反而孤眠。因此说是“羞见”。这二字用得极好,既通俗,又准确。以“羞见枕衾鸳风”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极为贴切。歇拍“闷则和衣拥”,清人彭孙通谓“新奇之甚”。可这里俚语,也就是话在人民口头的语言,一般雅词中是不用的。少游这里用了,就显得真挚、坦率,富有生活气息。在这一句中,“闷”字似更为要紧,女主人翁因为被玉楼深锁,无人共度长夜,所以心头感到闷得慌。闷而无可排解,只得和衣拥衾而卧。因此这一句是上阕的结穴所在。
下阕写女主人翁梦醒。她拥衾而卧,似乎睡着了,人梦了。依词意,她似乎梦得很甜美。但刚刚人梦,就被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惊醒。“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意境好似李清照《念奴娇》中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不过这里的新梦是被画角声所惊醒罢了。梦被惊醒,睁眼看看室内,照理应该仍是“羞见枕衾鸳风”,仍是“闷则和衣拥”。然而这样写,词情便没有发展,境界更显得重复。于是词人宕开一笔,从室内写到室外。
室外的景象,同样写得很冷静,但语言却变得更为雅丽一些。此刻已到深夜,月亮洒下一片清光,地上铺着浓重的白霜。月冷霜寒,境界极其凄清。这也是主人翁心境的写照,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云“有我之境”是也。在此境界中,主人翁似乎谛听着外面的一切,刚听罢严城中传来的画角声,又传来一阵哀怨的乐曲——《梅花三弄》。听《梅花弄》而曰“彻”,说明她从头至尾听到最后一遍,其耿耿不寐,可以想见。这结尾二句,紧承“梦破”句意,针门一线,衔接得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刻画主人翁长夜不眠的情景,从而突出“忆故人”的“忆”字,语言清丽,情致雅逸,留有余味,耐人寻绎。
--------------------------------------------------
这首词描写思妇长夜孤苦难耐、夜不能寐的情状,当为作者前期作品。词的上片侧重写思妇的室内生活,下片侧重于写思妇的室外见闻。
“玉楼深锁薄情种 ”,意谓词中女子被薄情郎深锁于玉楼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一般称男子为薄情郎或薄倖,这里“薄情种”概指女子夫婿。古代女子藏于深闺之中 ,与外界极少接触,遇到夫婿外出,自有被深锁玉楼之感了。
“清夜”句以情语抒写长夜难眠的心境。“清夜”,写夜间的清冷岑寂;“悠悠”,状夜晚的漫长。悠悠清夜,闺人独处,倍觉凄凉。而着以“谁共”二字,则更加突出了人物孤栖之苦。又以问句出之,便渐渐逗出相思之意。此时她唯见一床绣有鸳鸯的锦被、一双绣有凤凰的枕头。凤凰鸳鸯,皆为偶禽,而如今伊人独对旧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辛辣的讽剌。因此词中说是“羞见”。羞 ,犹怕也。这“羞见”二字用得特别好,既通俗,又准确。以“羞见枕衾鸳凤”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极为贴切 。歇拍“闷则和衣拥”,清人彭孙遹《金粟词话》评曰 :“词人用语助入词者甚多,入艳词者绝少 。惟秦少游‘闷则和衣拥’,新奇之甚。用‘则’字亦仅见此词。”他说的是用“则”字这个语助词写艳词,以少游最为新奇 。“则”是俚语,少游这里用了,就显得真挚、贴切,富有生活气息 。“闷”字在这里更具深意,主人翁因为被玉楼深锁,因为无人共度长夜,更怕见到成双作对的“枕衾鸳凤”而更感孤单,所以心头感到很闷。闷而无可排解,只得和衣拥衾而卧。
下片开始二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说主人公刚刚入梦,就被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惊醒了。从语言上看,这两句与上片风格有异,因为它并不俚俗,而略带雅丽。“惊破一番新梦”,意境类李清照《念妈娇》词中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梦醒之后又如何呢?词人宕开一笔,从室内写到室外。室外的景象,同样写得很清冷,但语言却变得更为雅丽一些。此刻已到深夜,月亮洒下一片清光,地上铺着浓重的白霜。月冷霜寒,境界何其凄清!在此境界中,刚听罢严城中传来的凄厉画角声的主人公又听到一阵哀怨的乐曲。“梅花弄”,即《梅花三弄》,汉横吹曲名,本属笛中曲,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梅花三弄》。着一“彻”字 ,说明从头至尾听到最后一遍,其耿耿不寐,可以想见。这结尾二句,紧承“梦破”句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刻画主人公长夜不眠的情景,语言清丽,情致雅逸。
此词细致地刻画了思妇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有心神情怀。全词先写室内,再写室外,传神地描写了思发长夜孤若难寐的情景 。整首词层次分明,宕而有致,俗雅并胜,别具韵味,情致雅丽。
相关句子
- 天远玉楼深。-- 出自《导引·帝城父老》作者:[宋]苏轼
- 谁在玉楼歌舞。-- 出自《谒金门·花过雨》作者:[宋]李好古
- 朱户锁,玉楼空。-- 出自《更漏子·小阑干》作者:[宋]苏氏
- 人立玉楼间。-- 出自《望江南·春睡起》作者:[宋]金德淑
- 莫上玉楼看。-- 出自《浪淘沙·莫上玉楼看》作者:[宋]韩疁
- 玉楼深处绮窗前。-- 出自《临江仙·旖旎仙花解语》作者:[宋]晏几道
- 乃翁相对玉楼中。-- 出自《西江月·银烛晓催春漏》作者:[宋]无名氏
- 最玉楼先暖。-- 出自《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作者:[宋]晏几道
- 最玉楼先暖。-- 出自《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作者:[宋]晏几道
- 醉馀清夜。-- 出自《减字木兰花·云间皓月》作者:[宋]米芾
- 清夜。-- 出自《如梦令·静默两家茅舍》作者:[元]张雨
- 清夜。-- 出自《如梦令·静默两家茅舍》作者:[元]张雨
- 淮山清夜。-- 出自《减字木兰花·淮山清夜》作者:[宋]吴则礼
- 迢迢清夜徂。-- 出自《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作者:[宋]秦观
- 迢迢清夜徂。-- 出自《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作者:[宋]秦观
- 清夜游西园。-- 出自《公燕诗》作者:[魏晋]曹植
- 清夜无尘。-- 出自《行香子·清夜无尘》作者:[宋]苏轼
- 清夜何悠悠。-- 出自《送綦毋秘(一作校)书弃官还江东》作者:[唐]王维
- 凝清夜。-- 出自《八咏诗 登台望秋月》作者:[南北朝]沈约
- 叵耐薄情夫。-- 出自《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作者:[唐]李白
- 东君肯薄情。-- 出自《阮郎归·东城沙软马蹄轻》作者:[宋]赵长卿
- 薄情风雨。-- 出自《清平乐·薄情风雨》作者:[宋]向子諲
- 奈薄情未还。-- 出自《醉太平·泥金小简》作者:[元]刘庭信
- 薄情何事不归来。-- 出自《踏莎行·紫燕衔泥》作者:[宋]李之仪
- 待留与、薄情知道。-- 出自《珍珠令·桃花扇底歌声杳》作者:[宋]张炎
- 深锁三关。-- 出自《采桑子·虚堂密候参同火》作者:[宋]黄庭坚
- 深锁碧窗云。-- 出自《风入松 泊舟好溪,卢希颜相留,寓陈碧山丹》作者:[元]张可久
- 白云深锁,葛洪丹*。-- 出自《忆秦娥 和希孟张中丞韵》作者:[元]许有壬
- 白云深锁,葛洪丹*。-- 出自《忆秦娥 和希孟张中丞韵》作者:[元]许有壬
- 池台深锁烟霏。-- 出自《画堂春·春波浅碧涨方池》作者:[宋]仲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