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相公赴范阳》 安危皆报国,文武不缘名。

安危皆报国,文武不缘名。

意思:安危都报国家,文武不借口。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送王相公赴范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表达对翊圣元年,皇帝恩泽深厚,多次按节巡行,安危皆报国,文武不缘名的感慨。作者对国家忠诚,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包括生命。他接受祭肉,调鼎为百姓做霖雨,为百姓洗去兵革之苦。他善于分析敌情,知道不会发生战争,向边境展示有征伐的意向。作者在离开时,关河静谧,归来看日月光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描绘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以及他对人民的爱护和关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年老迟暮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民和故乡的深深热爱和关怀。 最后一句“欲知瞻恋切,迟暮一书生。”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民和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即使年老迟暮,作者仍然心系国家、人民和故乡,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真挚之情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人民和故乡的深深热爱和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翊圣衔恩重,频年按节行。
安危皆报国,文武不缘名。
受脤仍调鼎,为霖更洗兵。
幕开丞相阁,旗总贰师营。
料敌知无战,安边示有征。
代云横马首,燕雁拂笳声。
去镇关河静,归看日月明。
欲知瞻恋切,迟暮一书生。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报国

    读音:bào guó

    繁体字:報國

    英语: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意思:(报国,报国)
    为国家效力尽忠。
      ▶

  • 安危

    读音:ān wēi

    繁体字:安危

    短语:摇摇欲坠 千钧一发 间不容发 危险 危殆 危 凶险 引狼入室 悬乎 岌岌可危 鱼游釜中 危如累卵 险恶 悬 朝不保夕 如履薄冰 危亡 危象 危在旦夕

    <

  • 文武

    读音:wén wǔ

    繁体字:文武

    短语:文质彬彬 文绉绉 文雅 彬彬有礼 彬 温文尔雅 山清水秀 大方 雍容 文明

    英语:civil and military

    意思:<

  • 国文

    读音:guó wén

    繁体字:國文

    英语:national literature

    意思:(国文,国文)

     1.国家的礼乐制度。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方丘歌》:“晰神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