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二十六日工部宿直》 漏声通五夜,钟韵自三茅。

漏声通五夜,钟韵自三茅。

意思:漏声通五夜,钟韵从三茅。

出自作者[宋]喻良能的《三月二十六日工部宿直》

全文赏析

这首诗《邃宇近霄汉,微风摇竹梢》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色和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对早起生活的尊重。 首句“邃宇近霄汉,微风摇竹梢”描绘了夜色的深邃和宁静,近霄汉的邃宇象征着夜空的深远和广阔,微风摇曳的竹梢则增添了夜色的动态美。 “漏声通五夜,钟韵自三茅。”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声响,漏声和钟韵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夜晚的静谧氛围。漏声和钟韵都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尊重。 “衣裌偏宜睡,杯单讵用庖。”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生活方式,穿着宽大的衣服适合睡觉,不需要准备丰盛的食物。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和对食物的淡泊态度。 “夙兴那敢后,鸡唱已嘐嘐。”最后两句描绘了早起的生活习惯,诗人不敢迟起,因为鸡已经开始报时了。这表达了诗人对早起生活的尊重和对时间的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生活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对早起生活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深思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邃宇近霄汉,微风摇竹梢。
漏声通五夜,钟韵自三茅。
衣裌偏宜睡,杯单讵用庖。
夙兴那敢后,鸡唱已嘐嘐。

关键词解释

  • 漏声

    引用解释

    铜壶滴漏之声。 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清 谭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读音:lòu shēng

  • 三茅

    读音:sān máo

    繁体字:三茅

    意思: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嵴茅草。
      ▶《晋书•礼志上》:“武皇帝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三嵴茅”。
     
     2.指传说中修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