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意思:美酒清歌,挽留不住,月随人千里。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永遇乐·长忆别时》
全文赏析
【注释】:
原序: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 。当时,东坡已至海州,想起与巨源润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动,遂作此词。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 ,“随人千里 ”;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 ”,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 。“凭仗 ”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念我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 。“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 ,长夜无眠 ,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 ”,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相关句子
- 明月人千里。-- 出自《点绛唇·绣被鸳鸯》作者:[宋]朱埴
- 明日人千里。-- 出自《点绛唇·十日春风》作者:[宋]冯时行
- 脉脉人千里。-- 出自《卜算子·江风渐老》作者:[宋]柳永
- 脉脉人千里。-- 出自《卜算子慢·江枫渐老》作者:[宋]柳永
- 桃花溪畔人千里。-- 出自《渔家傲·西去征鸿东去水》作者:[宋]李石
- 急镫人千里。-- 出自《菩萨蛮·题花曾蘸花心露》作者:[宋]刘之才
- 清歌宛转。-- 出自《减字木兰花·四弦续续》作者:[宋]赵彦端
- 清歌咏月明。-- 出自《菩萨蛮·远香风递莲湖满》作者:[宋]王齐愈
- 弹琴登清歌。-- 出自《答二郭诗 其二》作者:[汉]嵇康
- 谁与清歌。-- 出自《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一》作者:[汉]嵇康
- 清歌未住。-- 出自《扫花游·疏林挂日》作者:[近代]王国维
- 皓齿发清歌。-- 出自《菩萨蛮·绣帘高卷倾城出》作者:[宋]苏轼
- 清歌送上天。-- 出自《菩萨蛮·君家玉雪花如屋》作者:[宋]辛弃疾
- 长啸激清歌。-- 出自《远游篇》作者:[魏晋]曹植
- 清歌莫断肠。-- 出自《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作者:[宋]晏几道
- 清歌莫断肠。-- 出自《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作者:[宋]晏几道
- 留连晚计。-- 出自《摸鱼子 题王德琏山居图》作者:[元]邵亨贞
- 留连晚计。-- 出自《摸鱼子 题王德琏山居图》作者:[元]邵亨贞
- 留连握手。-- 出自《摸鱼儿·记年时》作者:[宋]何梦桂
- 留连。-- 出自《木兰花慢·折秦淮露柳》作者:[宋]李彭老
- 留连暮景。-- 出自《齐天乐·芙蓉心上三更露》作者:[宋]吴文英
- 重留连。-- 出自《江城子 梦德新丈因及钦叔旧游》作者:[元]元好问
- 惊波无留连。-- 出自《代棹歌行》作者:[南北朝]鲍照
- 留连水-- 出自《东风第一枝 咏茶》作者:[元]姬翼
- 留连嗟太史。-- 出自《济黄河》作者:[隋]江总
- 永夜留连。-- 出自《入摄山栖霞寺诗》作者:[隋]江总
- 美酒如川。-- 出自《满庭芳·丹染吴枫》作者:[元]元好问
- 素心爱美酒。-- 出自《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作者:[唐]李白
- 美酒余杭醉。-- 出自《和宇文京兆游田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黄花美酒。-- 出自《喜迁莺·商颷轻透》作者:[宋]赵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