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琴曲歌辞·拘幽操》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意思:眼睛掩掩啊它凝聚了他的失明,耳朵恭恭敬敬听不听到声音啊。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琴曲歌辞·拘幽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歌,它通过描绘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封闭和失聪状态,即眼睛无法看到,耳朵无法听到。这种描绘暗示了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无知和无能,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封闭和失聪的状态,即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月亮和星星。这种描绘暗示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这句诗表达了生命存在的本质,即生命既是有知的,又是无知的。这种描述既是对生命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诗人认为自己有罪,但同时也认为天王是圣明的。这种表达方式既是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它既是对生命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使得它成为一首非常有价值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呜呼!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闻声

    读音:wén shēng

    繁体字:聞聲

    意思:(闻声,闻声)
    I

     1.听到声音。
       ▶前蜀·毛文锡《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

  • 肃肃

    读音:sù sù

    繁体字:肅肅

    意思:(肃肃,肃肃)

     1.恭敬貌。
      ▶《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传:“肃肃,敬也。”
      ▶汉·扬雄《河东赋》:“穆穆肃肃,蹲

  • 掩掩

    读音:yǎn yǎn

    繁体字:掩掩

    意思:
     1.形容香气浓郁。掩,通“馣”。
      ▶《文选•宋玉<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越香掩掩。”
      ▶刘良注:“掩掩,香气貌。”
      ▶王念孙《读书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