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题玉泉》 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意思:遇到客人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满足嚣尘。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夜题玉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静谧的山林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情绪。 首句“遇客多言爱山水”,以客人的口吻说出对山水的喜爱,这既是诗人的自言自语,也是他对客人情感的敏锐捕捉,表达了大家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次句“逢僧尽道厌嚣尘”,则遇到僧人时,大家都厌倦了喧嚣尘世,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也代表了他对尘世生活的淡泊。 末两句“玉泉潭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描绘了诗人在玉泉潭畔、松树之间过夜,长年累月都无人相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幽的氛围。这里的“一人”既指诗人自己,也暗含了他内心的孤独感。虽然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但独自一人的生活状态却透露出他内心的寂寥。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亲近自然的山林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玉泉潭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山水

    读音:shān shuǐ

    繁体字:山水

    短语:光景 景 景观 景物 色

    英语:landscape

    意思:
     1.山与水。
      ▶《墨子•明鬼下》:“古今之

  • 多言

    读音:duō yán

    繁体字:多言

    英语:multiloquence

    意思:
     1.犹言好讲闲话;多说。
      ▶《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嚣尘

    读音:xiāo chén

    繁体字:囂塵

    意思:(嚣尘,嚣尘)

     1.喧闹扬尘。
      ▶《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杨伯峻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