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意思:深夜没有眠秋气清,烛花频剪要三更。
出自作者[宋]朱淑真的《秋夜》
全文赏析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相关句子
- 烛花呈灿。-- 出自《减字木兰花·烛花呈灿》作者:[宋]林淳
- 烛花围坐红。-- 出自《菩萨蛮·溶溶花月天如水》作者:[宋]张孝祥
- 烛花催晓。-- 出自《清平乐·烛花催晓》作者:[宋]李弥逊
- 烛花光。-- 出自《杨柳枝·深院今宵枕簟凉》作者:[宋]张元干
- 小花未了烛花偏。--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毛滂
- 香篆袅,烛花烧。-- 出自《鹧鸪天·细数元正隔两朝》作者:[宋]廖行之
- 气清天近。-- 出自《点绛唇·手抚归鸿》作者:[宋]毛滂
- 秋气清,秋风高。-- 出自《寄刑台范黄中》作者:[宋]刘宰
- 玉宇无尘露气清。-- 出自《鹧鸪天·玉宇无尘露气清》作者:[宋]姚述尧
- 气清知雁引。-- 出自《杂体诗 谢光禄庄郊游》作者:[南北朝]江淹
- 露浓花气清。-- 出自《菩萨蛮·溶溶花月天如水》作者:[宋]张孝祥
- 轻轻吸、气清神爽。-- 出自《解佩令 茶肆茶无绝品至真》作者:[元]王哲
- 春待晚、气清天亮。-- 出自《贺新郎·三月桃花浪》作者:[宋]黄人杰
- 赢得存存夜气清。-- 出自《南乡子·万里载浮名》作者:[宋]魏了翁
- 夜久魂-- 出自《春月》作者:[唐]元稹
- 夜久孤灯荧。-- 出自《子瞻尚书惠涵星砚月石风林屏作歌以送之赋十》作者:[宋]范祖禹
- 夜久轻寒透。-- 出自《点绛唇·绿萼冰花》作者:[宋]蔡伸
- 夜久众星没。-- 出自《古风其三十二》作者:[唐]李白
- 夜久兰膏烬。-- 出自《醉春风·陌上清明近》作者:[宋]无名氏
- 夜久膏既竭。-- 出自《秋夜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夜久寂无人。-- 出自《菩萨蛮·溶溶花月天如水》作者:[宋]张孝祥
- 归去无眠。-- 出自《减字木兰花·神闲意定》作者:[宋]苏轼
- 共无眠。-- 出自《新雁过妆楼·阆苑高寒》作者:[宋]吴文英
- 冷无眠。-- 出自《相见欢·月明疏影林间》作者:[宋]无名氏
- 坐得夜无眠。-- 出自《菩萨蛮·金船满引人微醉》作者:[宋]舒亶
- 磨盾夜无眠。-- 出自《木兰花慢·请诸君著眼》作者:[宋]廖莹中
- 无眠为作差。-- 出自《长思仙 茶》作者:[元]马钰
- 无眠功行加。-- 出自《长思仙 茶》作者:[元]马钰
- 新秋气肃。-- 出自《减字木兰花·新秋气肃》作者:[宋]王观
- 秋气逼。-- 出自《渔家傲·粉蕊丹青描不得》作者:[宋]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