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登会稽山》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意思:
会稽山碧湖上,形势进入东溟尽。
出自作者[唐]孙逖的《和登会稽山》
全文创作背景
《和登会稽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会稽山的历史文化以及孙逖本人的经历有关。会稽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孙逖登上会稽山,被其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底蕴所折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此外,唐朝时期文化繁荣,诗歌创作盛行,孙逖作为唐代文人,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和登会稽山》这首诗是孙逖在感受会稽山历史文化之美和时代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创作而成的。
相关句子
碧湖空。
-- 出自《江城子·片帆初落甬勾东》作者:[宋]史浩
胜概朱楹俯碧湖。
--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史浩
是水为佳境,中城枕碧湖。
-- 出自《句》作者:[宋]章望之
封圻沧海合,廛市碧湖明。
-- 出自《登越州城》作者:[唐]孙逖
涓涓出自碧湖中,流入楚江烟雾里。
-- 出自《咏麻溪在历阳西一里》作者:[唐]李聪
公子稽山秀,为说稽山乐。
-- 出自《平壤送南士还天朝(二首)》作者:[明]许筠
薰风两节照稽山。
-- 出自《朝中措·熏风两节照稽山》作者:[宋]韩淲
万古稽山下,森森大禹祠。
-- 出自《癸未岁秋七月祷禹庙》作者:[宋]潘阆
稽山鉴水无寒暑。
-- 出自《菩萨蛮·稽山鉴水无寒暑》作者:[宋]曹勋
鉴水稽山尘不染。
-- 出自《渔家傲·鉴水稽山尘不染》作者:[宋]朱敦儒
稽山翠拥浙江濆。
-- 出自《导引·上皇天大》作者:[宋]无名氏
归来稽山下,烂漫恣探讨。
-- 出自《冬夜读书》作者:[宋]陆游
稽山秋峨峨,镜水春潋潋。
-- 出自《远游二十韵》作者:[宋]陆游
山横城上势如压,角动楼头声正悲。
-- 出自《岁晚怀故人》作者:[宋]陆游
使星入东井。
-- 出自《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议泰之二使》作者:[唐]陈子昂
入东又见几春风?
-- 出自《东园小饮》作者:[宋]陆游
入东多名山,天台连四明。
-- 出自《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作者:[宋]陆游
驱车入东雒,策马上西京。
-- 出自《勉学诗(八首)》作者:[明]方孝孺
远穷沧溟尽,近与长淮接。
-- 出自《游保宁院练光亭同丘程凌林四君分题用业字韵》作者:[宋]苏颂
最怜积水浮秋汉,閒望沧溟尽日吟。
-- 出自《谢寇员外准见示诗卷》作者:[宋]潘阆
安得沧溟尽为酒,滔滔倾入愁人口。
-- 出自《对酒吟》作者:[宋]王禹偁
我自意行无雨晴,翻倒沧溟尽从汝。
-- 出自《醉时谣》作者:[宋]李流谦
诗句原文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作者介绍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唐朝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稽山
读音:
jī shān
繁体字:
稽山
意思:
会稽山的省称。
▶《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
▶唐·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宋·陆游《沈园》诗
稽山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