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意思:想起从前两髦天,李乌奴同燕游。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旧友重逢的感慨与激动。首联“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回忆了两人年少时期,头发乌黑,一起游乐的场景。乌奴,这里是诗人的朋友。燕游,即游乐。诗人用“念昔”二字,引出对往事的深深怀念。 颔联“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描述了当时的生活状态,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快乐,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感到忧愁。这既展示了他们年轻时的无忧无虑,又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岂意,即岂料、没想到。诗人没想到现在两人都已头发斑白,重逢时激动得快要流下眼泪。这一联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旧友重逢的喜悦和激动。 尾联“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凭君,即请托你。诗人请朋友去寻找他们当年题壁的诗,那是在水西楼上。这一联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情款款,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深怀念,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重逢的喜悦和激动。同时,通过今昔对比,诗人也对流逝的时光充满了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凭君访题壁,好在水西楼。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两髦

    读音:liǎng máo

    繁体字:兩髦

    意思:(两髦,两髦)
    古代一种儿童髮式,髮分垂两边至眉,谓之“两髦”。
      ▶《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毛传:“髦者,髮至眉,子事父母之饰也。”

  • 日乌

    读音:rì wū

    繁体字:日烏

    意思:(日乌,日乌)
    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
      ▶唐·方干《感时》诗之二:“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迴。”
      ▶前蜀·杜光庭《招友人游春》诗:“难把长绳繫日乌

  • 燕游

    读音:yàn yóu

    繁体字:燕游

    意思:(参见燕游,讌游,讌游)
    见“燕游”。

    解释:1.亦作\"燕游\"。 2.闲游;漫游。 3.宴饮游乐。

    详细释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