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荆州作二首》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意思:千虑尚且失,万绪怎么那么多。

出自作者[唐]张九龄的《荆州作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生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先达的敬仰和对求息约文的追求,强调了知己和仕于君的重要性。接着,诗中提到了时来易失、事往难分的现实,表达了对平凡出身的担忧。 随后,诗中表达了对行是、非傲的追求,认为行是才是真正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名声。接着,诗中提到了千虑或失、万绪纷纭的困境,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复杂感受。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进士非党、免相安得群的期望,认为只有通过朋友信和正义感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高秩向所忝的理解,认为在义理面前,浮云也显得微不足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生涯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充满了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
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
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
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
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
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
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
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
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
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
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关键词解释

  • 何其

    读音:hé qí

    繁体字:何其

    英语:what; how

    意思:
     1.怎么那样;为什么那样。用于疑问句。
      ▶《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宋·苏轼《乞不

  • 千虑

    读音:qiān lǜ

    繁体字:千慮

    意思:(千虑,千虑)

     1.反覆思考。
      ▶唐·张九龄《荆州作》诗之一:“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2.极言忧虑之多。
      ▶唐·高适《人

  • 且犹

    读音:qiě yóu

    繁体字:且猶

    意思:(且犹,且犹)
    亦作“且由”。
     尚且。
      ▶《谷梁传•僖公十六年》:“君子之于物,无所苟而已,石鶂且犹尽其辞,而况于人乎?”
      ▶《孟子•尽心上》:“见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