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诗无好语,还往负筠筒。
意思:没有什么好写的诗语,返回到负箔筒。
出自作者[宋]虞俦的《官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的赏析:
《流落经年别,平安只信通。宦情元自薄,春色为谁浓。抚字愁眉上,青红醉眼中。著诗无好语,还往负筠筒。》这首诗的主题是情感表达和自我反思。
首先,诗中的“流落经年别”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无依的孤独和寂寞。这种情感可能源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可能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平安只信通”表明诗人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联系仍然保持畅通,这给诗人带来了一些安慰。然而,这也暗示着诗人仍然感到孤独,因为他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漂泊。
“宦情元自薄”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和不满。这可能是由于官场上的压力、竞争和人际关系等问题导致的。诗人可能感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生活,或者对它失去了兴趣。
“春色为谁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诗人并没有享受其中的快乐,而是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的美景是为谁而浓?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反思。
“抚字愁眉上”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忧虑。这使得诗人的眉头紧锁,表现出一种沉重的情感。
“青红醉眼中”则描绘了诗人在酒醉后的情景。这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因为他在试图逃避现实,但又无法完全摆脱它。
最后,“著诗无好语,还往负筠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诗歌水平的反思。他发现自己的诗歌并没有什么好的词语,甚至可能有些负面的影响。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失望和沮丧。然而,“还往负筠筒”中的“筠筒”一词,可能是指竹制的笔筒,暗示着诗人仍然对文学创作保持着热情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漂泊中经历的孤独、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己诗歌水平的反思。这些情感和思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富有深度和内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