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学见皮肤止,圣处非口耳传。
意思:社会学出现皮肤停止,圣人处于非口头传。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题杂书卷六言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若稽古至三万,道德经亦五千。
俗学见皮肤止,圣处非口耳传。》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对道德经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了《道德经》的篇幅和内容,即“若稽古至三万”和“道德经亦五千”,这表明《道德经》的篇幅相当长,内容丰富,体现了老子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接着,“俗学见皮肤止”和“圣处非口耳传”这两句诗则是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一种深刻反思。前者表达了世俗的学问往往只触及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因此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精髓;后者则强调了真正的学问和智慧不是通过口耳相传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自己去深入探究和实践。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一种深刻反思,以及对《道德经》这种深奥学问的独特理解。它鼓励人们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精髓,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依赖口耳相传的学习方式,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掌握真正的学问和智慧。
这种深刻的反思和感悟,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