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 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

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

意思:忽然想起两家同民间,何曾有一处不追随。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是一首对昔日友情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好友一起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首联“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通过描绘作者忽然想起与某家同处一条街巷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深深怀念。作者与友人曾经像邻居一样亲密无间,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一起,这种深厚的友情令人感动。 颔联“闲游预算分朝日,静语多同待漏时”,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共同度过的闲暇时光和深夜时刻。他们一起计划着在早晨的阳光下散步,在安静的时候一起聊天等待黎明。这些细节描绘了友情的深度和丰富性。 颈联“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各种场合下的互动。他们在花下畅饮,直到天黑;在灯前下棋,一直坐到天明。这些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兴趣爱好。 尾联“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通过描绘作者在风雨之夜独自一人在芦苇丛中作诗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在孤独生活的无奈。尽管现在独自一人,但作者依然能够通过作诗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友情的深情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在孤独生活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
闲游预算分朝日,静语多同待漏时。
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
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同里

    读音:tóng lǐ

    繁体字:衕裏

    意思:同乡。
      ▶《逸周书•大武》:“四戚:一内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
      ▶宋·陈师道《别月华严》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追随

    读音:zhuī suí

    繁体字:追隨

    短语:随 从 踵 紧跟着 跟

    英语:follow

    意思:(追随,追随)
    跟随。
      ▶《后汉书•党锢传•夏馥》:“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