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檐前竹诗》 风动露滴沥。

风动露滴沥。

意思:风吹露滴水。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咏檐前竹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诗,通过对竹子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竹子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这两句诗描绘了竹子从竹笋到竹枝的生长过程,展现了竹子生命力旺盛、生长迅速的特点。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上部枝叶繁茂,下部竹节紧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优美姿态。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竹子在风中的摇曳和月光下的倩影,表现了竹子的韵味和优雅。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最后两句诗表达了竹子的心愿,宁愿生长在普通人家的门窗边,也不愿被繁华所束缚,体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竹子的优美形态和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萌开箨已垂。
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
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
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
不愿夹华池。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 滴沥

    读音:dī lì

    繁体字:滴瀝

    英语:sound of rain pattering

    意思:(滴沥,滴沥)

     1.流滴。
      ▶汉·杜笃《首阳山赋》:“青罗落漠而上覆,穴熘滴沥而

  • 风动

    读音:fēng dòng

    繁体字:風動

    英语:air operated

    意思:(风动,风动)
    I

     1.风力吹动。
       ▶南朝·梁·沈约《檐前竹》诗:“风动露滴沥,月照

  • 露滴

    读音:lù dī

    繁体字:露滴

    意思:露水珠。
      ▶唐·赵彦昭《秋朝木芙蓉》诗:“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宋·卢氏《凤栖梧•题泥溪驿》词:“钿带双垂金缕细,玉佩玎珰,露滴寒如水。”
      ▶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