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意思:百丈拉江色,孤舟泛日斜。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祠南夕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江行》,它是一首描绘江景,表达诗人情感,感叹人生,充满诗意的作品。 首联“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诗人以江水的颜色为引,描绘了一幅江水清澈,百丈延伸的画面。孤舟泛日,更显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气氛。这里诗人以江水、孤舟和落日为背景,表达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情感。 颔联“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边游玩的情景,兴致一来就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四处游走,但当望眼欲穿时,却只见到了云沙一片。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变化,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颈联“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将山鬼、湘娥等神话形象与春竹、暮花等自然现象相结合,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奈。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尾联“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诗人以湖南的清绝之地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哀叹。万古一长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和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江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哀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的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诗的语言优美,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百丈

    读音:bǎi zhàng

    繁体字:百丈

    意思:
     1.极言高、深或远。
      ▶汉·枚乘《七发》:“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梁·沈约《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

  • 孤舟

    读音:gū zhōu

    繁体字:孤舟

    意思:孤独的船。
      ▶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绵绵归思纡。”
      ▶宋·陆游《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